作者:周荧屏 知产财经
今年8月,中国智能清洁电器行业的两大明星企业——科沃斯(Ecovacs)和石头科技(Roborock)突然在海外传出专利纠纷的消息:科沃斯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对石头科技及其子公司香港小文(Shallwin)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专利侵权指控。对于中国智能清洁电器行业而言,这一纠纷并非孤例;事实上,众多企业近年时常卷入专利战之中,各方不仅在国内法庭频繁交锋,还将战火延伸至美国和欧洲市场。这一现象背后是各方的商业竞争摩擦。
科沃斯与石头科技产生专利纠纷,智能清洁电器行业高频专利战再升级
据报道,科沃斯此次在美国针对石头科技及其子公司提起的诉讼,涉及其美国专利US11,850,753(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被控侵权产品则为石头科技在美国市场投放的S8 MaxV Ultra型号产品。科沃斯称,涉案专利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解决扫地机器人产品在自主导航过程中由于用户操作导致的重新定位误差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该案原告的科沃斯,近一年来也曾频频坐上被告席。2024年9月,杉川机器人旗下品牌3i以科沃斯宣传其X8Pro Plus产品为“全球首款恒压活水洗地机器人”涉嫌虚假宣传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科沃斯则于随后起诉杉川机器人商誉侵权。今年9月初消息,追觅科技(Dreame)在与科沃斯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中一审胜诉,法院认定科沃斯旗下4款热销扫地机器人产品侵犯了追觅科技的专利权,判决科沃斯赔偿追觅公司经济损失和合理维权开支共计886.9万余元。
除上述企业外,云鲸智能、银星智能等主要智能清洁电器企业也频繁卷入专利诉讼中。专利纠纷不仅频率升级,战场更从国内延展至海外,折射出中国智能清洁电器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活跃创新引发密集专利战,行业走向常态化博弈新阶段
今天,中国企业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上正展现出恐怖的统治力。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累计出货量达1126.3万台,同比增长16.5%,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从竞争格局来看,石头科技(20.7%)、科沃斯(13.9%)、追觅(12.3%)、小米(10.1%)、iRobot(7.9%)分列前五,共计占据64.8%的市场份额,显示出更高的行业集中度。其中,石头科技自2023年下半年跻身行业龙头以来,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科沃斯的占比较2024年下半年有小幅增长,但仍未回到其历史最高水平[1]。
与此同时,走入创业成熟期的中国智能清洁电器企业,普遍开启了新一轮研发投入竞赛。以本次纠纷当事方之一的石头科技为例,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就达6.8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7.28%;新增授权专利580项,累计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已达4694项。与手机、PC、智能家居等其他消费电子领域一样,走入技术成熟后的专利密集“雷区”的智能清洁电器行业,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大量专利纠纷,这反过来证明了行业的创新活跃度。
另一方面,专利诉讼也成为了各企业主动运用的一种重要竞争手段,以打击竞争对手、拓展市场空间。客观而言,此类纠纷应当被视作商业竞争在法律维度上的延伸,参与各方的最终目的仍是争夺市场份额,因此并没有所谓对与错、正与邪之分,更多反映的是智能清洁电器行业正走向常态化博弈的新阶段。
“出海”进程专利风险凸显,智能清洁电器企业如何破局?
在巨大的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下,海外市场正成为中国智能清洁电器企业纷纷寻求的新增长点。但是,这条“出海”之路同样充满专利风险。早在2017年,美国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就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起“337调查”申请,指控包括3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专利。今年6月,又有一家名为PAPST LICENSING的德国NPE公司在欧洲起诉科沃斯等企业专利侵权,案件涉及激光导航技术。相比于国内竞争对手之间的互诉,中国智能清洁电器企业在海外所面临的专利纠纷显然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各行各业的中企而言,跨境知识产权合规与纠纷应对都是一门必修课。在此方面,智能手机、蜂窝技术、音视频技术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其中专利无效、禁诉令与反禁诉令、专利池建设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手段。举例而言,今年6月,小米公司历经两审最终成功无效美国GE视频压缩公司(GE Video Compression LLC)的一项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从而在与对方长达五年的专利拉锯战中最终获胜[2]。
此外,早在十余年前,中兴通讯在与华为的一起横跨中、法、德三国的旋转头数据卡专利侵权案件中,也曾通过无效涉案专利的方式取得全面胜利[3]。可以预见的是,石头科技在与科沃斯的此番海外纠纷中也将大概率动用专利无效手段;一旦专利被无效,失去权利基础的一方的指控也必将落空。
专利之争≠零和博弈,行业创新与商业共赢有路可循
如今,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下,市场主体之间的专利纠纷早已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智能清洁电器等前沿科技行业中,专利早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筹码。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专利制度的本意并非在于成为企业彼此攻讦的“武器”,亦不是资本市场短期博弈的工具,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去激励创新、保护发明,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繁荣。如果行业过度沉迷于“专利武器化”,把诉讼当作遏制对手、阻滞竞争的首要手段,则本应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的大量资源,将被不必要地消耗在诉讼攻防之中。长此以往,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家或数家企业的利益,而是整个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国际化前景。
从全球经验来看,无论是苹果与三星的围绕iPhone外观设计的世纪专利大战,还是移动通信领域围绕标准必要专利的激烈博弈,最终往往并没有产生绝对赢家,而是走向了交叉许可、标准共建等普惠性结局。对于中国智能清洁电器行业来说,身处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拓展的关键期,更需要跳出短期零和思维,降低无谓内耗,寻求健康竞争、共建标准、合作开拓。唯有如此,中国智能清洁电器企业才能持续扩大全球影响力,真正实现从“出海”到“领军”的跨越,让“中国智造”成为高质量、可信赖的国际品牌代名词。
注释:
1.https://mp.weixin.qq.com/s/ys93jnzxOv3OCGJsaDCGfA?scene=1&click_id=4
2.https://www.ipeconomy.cn/qianyan/9626.html
3.https://www.zte.com.cn/china/about/news/39227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财经立场,平台并不承诺对内容负责,如有相关疑问,请联系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