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视频已成为信息传递、娱乐消费、沟通交流和知识获取的主要载体之一。视频编解码技术作为高效处理海量视频数据的关键环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数字视觉产业的发展。视频编解码标准的演进始终与专利紧密绑定,专利布局与许可模式的演变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既制约着技术的普及效率,也对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提出挑战。围绕视频编解码领域开展标准必要专利和标准提案的研究分析工作,对厘清全球视频编解码竞争格局,支撑政策法规完善和指引全球产业良性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1月27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在科技成果赋智企业“深度行”活动暨“创新·融合·治理”标准必要专利大会上正式发布《视频编解码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闫坤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中国信通院将通过持续发布研究报告,对视频编解码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及标准提案活动提供深度洞察。

报告针对H.264/AVC标准、H.265/HEVC标准和H.266/VVC标准,以各标准成员在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专利数据库中声明的专利、主要专利池(Via LA/Access Advance)披露的专利和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的专利作为视频编解码专利数据的3个来源,并以各标准成员向标准组织提交的标准提案作为视频编解码标准提案数据的来源,通过开展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展示全球视频编解码领域专利布局和标准推动的情况。
报告主要内容
1. 梳理视频编解码领域主流标准阵营。在全球应用实践中,H.26x/MPEG-x系列标准、AVS系列标准和AVx系列标准被广泛视为视频编解码领域的三大主流标准阵营。H.26x/MPEG-x系列标准由ISO/IEC与ITU联合制定,凭借其广泛的国际参与度和高效的压缩性能,长期主导全球视频编解码市场。AVS系列标准由中国AVS工作组主导,并通过IEEE、DVB、ETSI等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化应用。AVx系列标准由AOM联盟推动,以开源免专利费为核心特征,旨在构建更开放的互联网视频生态,其在流媒体领域快速普及。未来,随着超高清、VR/AR、AI视频等新兴应用的崛起,标准间的技术融合与专利政策优化将成为关键。
2. 分析视频编解码产业应用情况。随着4K、8K乃至更高分辨率视频内容的需求提升,以及VR/AR、HDR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视频编解码技术不断演进,正朝着更高的压缩效率、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发展。H.26x/MPEG-x系列由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主导制定,凭借高压缩效率、成熟生态和全球兼容性,长期占据全球视频产业主导地位,覆盖全场景应用。AVS系列依托政策支持和本土化优化,在国内关键应用领域构建起护城河,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AVx系列以开源免专利费为核心优势,通过互联网巨头生态协同冲击传统专利体系,成为近年发展较快的开源替代方案。
3. 介绍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运用现状。近年来,视频编解码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日益频繁,不仅涉及传统的终端设备供应商,也逐渐扩展至视频内容提供商,推动专利许可纠纷向产业链多个环节蔓延。在这一背景下,视频编解码领域的专利池及其专利许可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多个专利池管理机构均宣布推出专门针对互联网流媒体的视频编解码专利池许可项目,旨在为互联网流媒体内容提供商提供一站式的专利许可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流媒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相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视频编解码领域的专利博弈预计将更加复杂多元。
4. 展望视频编解码产业发展。未来,全球视频编解码产业将在技术迭代与专利博弈的双重驱动下,迈入多元主体竞合交织的新阶段。传统创新主体所形成的技术优势仍将延续,而更多新兴力量的持续投入将推动全球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布局向更加复杂多元的方向发展。全球产业伙伴将进一步深化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开源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视频编解码技术生态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为未来数字媒体基础设施的构建提供关键支撑。
报告目录
一、视频编解码标准化及产业发展情况
(一)视频编解码标准阵营
(二)视频编解码产业应用情况
(三)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运用现状
二、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及提案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三大国际标准组织视频编解码标准范畴
(二)视频编解码专利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三)视频编解码提案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三、H.264/H.265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分析
(一)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分析
(二)H.265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分析
(三)H.265视频编解码标准提案分析
(四)小结
四、H.266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分析
(一)H.266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分析
(二)H.266视频编解码标准提案分析
(三)小结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数据分析总结
(二)产业发展展望
主要专家简介

闫坤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司法鉴定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评估、知识产权鉴定、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认定、双碳、低空经济等相关研究咨询和标准制定工作。

赵丽彤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工程师
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评估、专利分析、知识产权鉴定等工作。近年来主持标准必要专利布局研究、Wi-Fi 6关键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等课题。

张会丽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高级工程师、高级知识产权师
长期从事移动通信、音视频编解码和Wi-Fi等领域标准必要专利评估、知识产权鉴定、专利侵权分析、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等工作。

苏丹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评估、专利分析以及知识产权鉴定等工作,并参与完成了工信部多项科研项目。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闫坤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 15210111088 yankun@caict.ac.cn
下载报告全文,请点击链接:https://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511/t20251127_704532.ht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