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忠法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临硕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摘要: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引入风险资本交易作为第三项核心评价指标,与PCT专利申请量和科学出版物数量共同构成创新实力的综合衡量体系。本文基于该新方法体系,系统分析了全球前100科技集群的排名变化、国家/地区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创新路径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第一,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创新强国仍保持较强竞争力,而印度、英国等国家的部分集群因风险资本活跃度提升而排名显著上升。进一步地,本文指出不同集群在PCT申请、科研出版与风险资本方面存在明显偏好,反映出全球创新生态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征。最后,本文提出中国科技集群应在保持科研和专利优势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风险资本对接,以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与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风险资本;创新排名;中国集群
一、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全球百强排名引入全新衡量指标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其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工具, 旨在帮助全球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政策、促进创新。根据世界领先经济体(主要是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各经济体进行排名,表现较好的国家的共同点是存在极具创新活力与科技、经济等发达的科技集群(S&T clusters)。相比于2024年以两项创新指标编制全球前一百名科技集群的做法,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全球百强排名引入了第三项全新衡量指标——风险资本交易指标。三项创新指标共同界定了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第一项指标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下已公布专利申请中列出的发明人的位置;第二项指标为已发表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所在地;第三项指标为风险资本交易地。[1]
“创新集群是强大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柱,有助于巩固并强化从创意到市场的历程。今年GII集群方法论中纳入风险资本交易活动,重新校准了我们对创新实力的认知,而这些新结果凸显了哪些集群正在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经济成果。”[2]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所说,风险资本投资活动帮助捕捉科技知识、转化为初创企业,并最终在市场上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进而体现出集群所在地区的创新能力。[3] 2025年新采纳的方法,能使得WIPO在构建GII体系标准时,及时注意到与创新有关的融资与创业活动,区分普通企业、初创企业、分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而GII更加强调初创企业和分拆企业,因为初创企业和分拆企业的成立,意味着学术理论、设想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了转化为现实的雏形。
将风险资本交易地这项指标作为衡量GII科技集群全球百强排名的核心要素,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首先,市场主体(特别是跨国公司、科技巨头公司)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往往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而市场主体的风险资本交易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创新变现”的能力。拥有科创融资能力的市场主体,在将技术理论转化落地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引起所在地域相关产业的变革,进一步促进所在地域的产业创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风险资本交易地集群可以代表科技创新地集群,风险资本交易频次可以代表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作为新指标的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与前两项指标(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可有效衔接。科学论文发表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具有可复现性、是否具有可转化性、是否会被证伪,都影响着科学论文中的技术理论的创新性。通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可用于初步证明技术的可转化性,拥有技术的研发主体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为技术转化落地提供保障。风险资本融资交易是专利申请后、技术落地前的最后一步,专利申请数量影响着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融资实现证明市场主体的专利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此,风险资本交易量作为创新技术落地机制“理论-专利-融资”环节的最后一步,衔接得当,使得GII构建的体系考量更加完善。
最后,风险资本交易与科技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三种现象具有同现的高度集中性。百强创新集群呈现出显著的集中度,合计约占全球PCT申请量和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的70%,以及所有科学出版物的近半。这种集中度在最高一级更为突出:仅前十大集群就产生了约40%的PCT申请、35%的风险资本交易活动,并贡献了超过15%的全球科学出版物。[4]
二、2025年全球前100科技集群排名变动分析
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是GII的基石,为全球创新趋势提供洞察。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通过严谨的自下而上分析而确定,聚焦于创新密度最高的地理区域。[5]
如今,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而确定。因新指标的纳入,2025年的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相较2024年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而圣何塞-旧金山集群则上升三位,成为第三。伦敦凭借在风险资本交易中排名第三的优势,从第21位攀升至第8位。出于类似原因,印度的集群也大步前进,例如班加罗尔从第56位跃升至第21位。[6]同理,世界132个经济体[7]之中的众多科技创新集群,也因风险资本交易的偏好导致排名跃迁或者跌落。下文将就最新的排名及变动情况做出分析。
2.1 2025年主要国家集群在各个梯队的分布情况
2.1.1 前十名
中国:深圳-香港-广州位居榜首,北京排名第4,上海-苏州第6;
美国:圣何塞-旧金山排名第3,纽约排名第7,波士顿-剑桥排名第9,洛杉矶排名第10;
日本:东京-横滨排名第2;
韩国:首尔排名第5;
英国:伦敦排名第8;
德国、法国、印度无集群入围全球前十。
2.1.2 前二十名
中国:共6个集群进入前二十,除前十名外,杭州排名第13,南京排名第15,武汉排名第18;
美国:共7个集群进入前二十,除前十名外,圣迭戈排名第14,华盛顿-巴尔的摩排名第17,西雅图排名第20;
日本:共2个集群进入前二十,除前十名外,大阪-神户-京都排名第11;
法国:共1个集群进入前二十,巴黎排名第12;
德国、印度无集群入围全球前二十。
2.1.3 前五十名
中国:共12个集群进入前五十,除前二十名外,成都排名第24,西安排名第29,青岛排名第34,合肥排名第39,长沙排名第44,天津排名第50;
美国:共12个集群进入前五十,除前二十名外,费城排名第23,芝加哥排名第31,丹佛排名第35,奥斯汀排名第37,休斯顿排名第38;
日本:共3个集群进入前五十,除前二十名外,名古屋排名第28;
韩国:共2个集群进入前五十,除前二十名外,大田排名第25;
德国:共3个集群进入前五十,其中,慕尼黑排名第27,柏林排名第30,科隆排名第43;
印度:共3个集群进入前五十,其中,班加罗尔排名第21,德里排名第26,孟买排名第46。
2.1.4 前一百名
中国:共24个集群进入前一百,除前五十名外,重庆排名第57,济南排名第68,哈尔滨排名第70,长春排名第72,沈阳排名第75,郑州排名第80,厦门排名第81,大连排名第88,宁波排名第93,澳门-珠海排名第98,宁德排名第99,镇江排名第100;
美国:共22个集群进入前一百,除前五十名外,明尼阿波利斯排名第51,罗利排名第53,亚特兰大排名第59,达拉斯排名第61,迈阿密排名第67,波特兰排名第73,匹兹堡排名第76,菲尼克斯排名第78,盐湖城排名第92,安阿伯排名第96;
日本:共3个集群进入前一百,排名如前所述;
韩国:共3个集群进入前一百,除前五十名外,釜山排名第95;
英国:共4个城市进入前一百,除伦敦外,剑桥排名第69,牛津排名第77,曼彻斯特排名第94;
德国:共7个集群进入前一百,除前五十名外,斯图加特排名第54,法兰克福排名第64,海德堡-曼海姆排名第87,汉堡排名第91;
法国:共2个城市进入前一百,除巴黎外,里昂排名第90;
印度:共4个集群排入前100,除前五十名外,金奈排名第84。[8]
上述中国集群数量未将中国台湾省统计在内。中国台湾省位列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第41位。
2.2 2025年与2024年国家入榜集群数量及排名变化
2025年百强榜单来自全球3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入榜集群数量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共拥有62个集群(与2024年相比减少一个),其余38个集群来自25个国家或地区。中国2024年拥有27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含台湾新竹地区),2025年为25个(含台湾新竹地区),排名第一;美国2024年拥有20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025年为22个,排名第二;德国2024年拥有8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025年为7个,排名第三;印度2024年、2025年均拥有4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排名第四;英国2024年拥有3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025年为4个,并列排名第四;韩国2024年拥有4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025年为3个,排名第六;日本2024年、2025年均拥有3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并列排名第六;加拿大2025年拥有3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并列排名第六。法国2024年、2025年均拥有2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此外,2025年,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及澳大利亚均拥有2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并列排名第九。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巴西、比利时、芬兰等17个国家均拥有1个科技创新集群。
2.3 2025年中国入榜集群变化
2.3.1 新增入榜集群
宁波:2025年首次进入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排名第93。宁波近年来在制造业创新升级方面表现突出,如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区域创新发展。
宁德:2025年首次进入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排名第99。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其在电池技术研发、专利申请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带动宁德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
2.3.2 掉出百强集群
兰州:在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新兴产业培育速度等方面,与其他快速发展的集群相比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其综合创新实力排名下滑。
福州:在高端创新人才吸引、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进展可能相对缓慢,未能跟上其他集群的创新发展步伐。
南昌:在科研产出(科学出版物)和专利申请方面有一定实力,但在风险投资(VC)活跃度、初创企业融资规模等方面可能相对较弱,导致其综合得分在新的评价体系中下降。
昆明:与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相比,风险资本募集、投资事件数量和金额都远为逊色,其“创新”可能未能得到市场的强力认可和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风险资本交易偏好直接导致了不同产业集群在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新指标也造成了一些国家或经济体的代表性科技创新集群的变化,例如:巴塞罗那超越马德里,成为西班牙的领先集群;都柏林成为爱尔兰的首要创新集群;墨西哥城成为墨西哥的首要创新集群;奥斯陆成为挪威的首要创新集群。[9]
三、科创集群不同的创新路径偏好
创新强度是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的三项核心指标的集中体现。许多集群在各方面表现均衡,但也有一些集群在不同核心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说明一些突出集群在创新路径上有着不同的偏好及优势。
在PCT专利申请方面,宁德(中国)、圣何塞-旧金山(美国)和艾恩德霍芬(荷兰)在人均PCT专利申请量上领先。其中,宁德(中国)的人均PCT申请量居首位(超过13000件),但科研产出和风险资本活动却极少。名古屋(日本)、艾恩德霍芬(荷兰)、东京-横滨(日本)、大阪-神户-京都(日本)和斯图加特(德国)也有类似情况。
在科学出版物方面,剑桥(英国)、牛津(英国)和安阿伯(美国)这些典型的大学城在人均科学出版物方面表现突出。同样,西安、长沙、长春、哈尔滨、成都和济南等中国集群对科学论文发表出版活动也有偏好。
在风险资本交易方面,奥斯汀(美国)、伦敦(英国)和纽约市(美国)的风险资本交易活动都很活跃,但全球出版物的排名却很靠后。
偏好差异表征着全球各个地域、各个经济体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多样性,也代表着整个创新生态的发动机由不同类型的力量驱动。科创载体的不同,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差异化的活力来源。
另外,全球创新力量分布格局仍然体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美国在集群规模和集群强度方面持续占据主导地位;欧洲表现突出,剑桥、牛津和伦敦一直处于全球最密集创新地区的前列。2025年引入的风险资本交易标准,导致了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的中美两国差距的缩小。
四、启示与反思
关于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出版物和专利申请标准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参见另文[10]。
三标准是衡量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的核心因素,也是衡量科技创新集群创新能力的有效标准。中国科创集群应从科学出版物、专利申请、风险资本交易各个方面提升创新素质、均衡发展,以增强自身经济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提高科技转化效率。
总体来说,2025年最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可以更加合理地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创水平与面貌,及其在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潜力的变化,对投资者而言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25年最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所增加的新变量,能够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创新集群的发展水平,值得我国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布局中加以借鉴。WIPO引入“风险资本”指标,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未来的创新不仅是论文、专利数量的比拼,更是将知识转化为驱动经济增长、创造社会价值的商业活动的能力的较量。这标志着全球创新评价体系从注重“创新投入”向注重“创新产出与影响力”的方向转变。
下表为采用最新计算标准得出的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11]。
注释:
[1]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 Cluster chapter.[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documents/d/global-innovation-index/docs-zh-2025-gii-2025-clusters-top100-ranking.pdf.
[2] 风险资本指标重塑产权组织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5/article_0008.html.
[3]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web/global-innovation-index.
[4]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 Cluster chapter.[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documents/d/global-innovation-index/docs-zh-2025-gii-2025-clusters-top100-ranking.pdf.p4.
[5] 风险资本指标重塑产权组织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5/article_0008.html.
[6] 风险资本指标重塑产权组织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5/article_0008.html.
[7]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web/global-innovation-index.
[8]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 Cluster chapter.[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documents/d/global-innovation-index/docs-zh-2025-gii-2025-clusters-top100-ranking.pdf.p5.
[9]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 Cluster chapter.[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documents/d/global-innovation-index/docs-zh-2025-gii-2025-clusters-top100-ranking.pdf.p6.
[10] 知产前沿, 马忠法. |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分析[EB/OL].
[11]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5. Cluster chapter.[EB/OL]. [2025-09-03].
https://www.wipo.int/documents/d/global-innovation-index/docs-zh-2025-gii-2025-clusters-top100-ranking.pdf.p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