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旧时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无论如何期盼,生活仍未回归常态。或许习惯了放慢的出差频率,习惯了线上开庭的节奏;习惯了不见面的电话会议,也习惯了没有会场的电波交流。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是“人情味”,或许是“烟火气”,更或许是,面对面才会有的亲切感!
2021加深了我们对“生活本非平淡无奇”的体会,每天都像拆盲盒一般,不知道今天的“惊吓”来自哪座城市,也不知一两天的出差会不会变成半个月的“暂居”。疫情并未如期消失在2021,且还“携友”而来。这一年,美好的祝词都显得苍白无力,时光并未皆如所愿,留下的确是生命无常。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并非最坏的时代,而是最不确定的时代。浪潮滚滚,猎猎风起,“意外”成了这一年的常用词。几年未见的老友再也不能相见,几天前还在一起开会的熟人,再见已是讣告上冷冰冰的名字。是工作的压力,还是梦想的不能承受之重?这一年,通信录里删去的名字,是那头再也拨不通的电话!
疫情迟迟不退,全球经济停滞,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上下半场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关键因素都在巨大的潜流中逐渐浮出水面。虽处寒冬,但我们又是幸运的。知识产权保护在顶层设计中频频显现,创新与保护成为中国下一发展阶段的主动力。2021年新《专利法》、《著作权法》都已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已结束,相信很快也将发布。随着4月“反垄断第一单”阿里被罚182.28亿,2021成为了反垄断“大年”,也是我国反垄断执法空前活跃的一年。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相信《反垄断法》修订工作也将在2022年加快进行。更具挑战的未来,同时也更充满希望,珍惜当下,也期盼未知的明天。
处在大浪潮下的小行业,我们都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此行绝非坦途,但能相伴一程,已是吾辈之幸!
行业里人来人往,或驻足或离开,都是寻常。所不同的,是因为有了情怀,便生出五味杂陈的情愫。入世之后,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堆积如山的案卷折射出市场的繁与乱,也使司法面对巨大的压力。那些怀揣着朴素正义感与法律理想的追梦人,当带着美好回忆和现实无奈选择离开时,他们的内心滋味如何?而这个行业里的坚守者,是否仍能坚定最初的信念,在赢得尊重的同时,是否也在担心那不能承受之重!
人才的流动无疑将会给市场带来更充盈的血液,但行业对司法人才更替可能导致案件审判质量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专业能力更多来自日积月累的审判经验,优秀的裁判者无一不来自众多案件及其日夜思辩的积淀与养成。随着我国创新及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的增强,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性、国际性、复杂性都将会更加突出,司法对于营商环境更好的加持,对于专业审判稳定的预期,都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预见的,中国的市场必将会愈来愈大,行业人士对此也充满信心。围绕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企业法务部门等等,都将会更受重视,更具有话语权,且更受到从业者的青睐。当下与过往10余年相比,行业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度已有质的飞跃,一路艰辛冷暖自知。攀登不易,但一路的风景也必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过去的这一年有着种种艰难,未来的道路也注定崎岖难行,可成人的世界原本就是一趟知难而行的旅程,可赞的,是我们硬着头皮扛过来后的谈笑风生;所能庆幸的,是在风云变幻中,我们依然能够披坚执锐而行。万物于地球而言,都太过渺小;地球于宇宙而言,又不过是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小球;而我们,也不免兴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叹。在这样一个比“熬”的时代,只有熬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谈论明天。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倾听自信在心中喷涌而出的声音!
所行非坦途,且行且珍惜,愿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
你若不离,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