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标志(GI)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知识产权,蕴含着显著的经济、品牌及社会价值。在经济上,它能将地域声誉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资产,帮助产品获得市场溢价与差异化优势,从而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创造就业,并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尤为关键;在品牌层面,地理标志是承载着独特性、传统工艺和文化叙事的强大载体,通过严格的品质标准确保产品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为生产者构筑和维护长期的国内外市场声誉;在社会层面,它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保护传统工艺与技能(正如即将生效的欧盟手工艺与工业品地理标志法规所示),维系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

中国在此领域地位卓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以9,785项的地理标志注册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农产品及食品类地标高达8,163项。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中国累计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已逾4,100个,直接年产值突破9,600亿元人民币,惠及超过46,000家授权企业。然而,巨大的国内成功之下,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出海”过程中正面临文化认知隔阂、各国法律体系差异以及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可度成本高昂等多重挑战。因此,如何有效赋能该优势产业,确保其巨大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在全球市场得到实现,并制定适应数字时代和文化差异的全球化保护战略,已迫在眉睫。
为应对上述挑战,国际商标协会(INTA)于10月21日正式发布《INTA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地理标志实践指南》系列报告。该指南是继《INTA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知识产权实践指南》后,INTA为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推出的又一重要系列指引,旨在为中国品牌应对复杂的海外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战略指导。

本指南以中文撰写,针对欧盟、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五个关键司法管辖区,系统阐述了地理标志的申请程序、法律框架、保护和维权策略及注册后管理等核心议题,为中国品牌权利人提供清晰、详实的专业指导。
本指南由INTA地理标志委员会成员撰写并提供索引,并由INTA中国会员翻译并校对,内容兼具战略性与实操性,并将成为中国地理标志用户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助力中国企业将独特的地理标志转化为受全球市场认可的品牌资产,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指南覆盖的司法管辖区:
欧盟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项目专家组成员:
欧盟篇:张焱,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法国篇:赵克峰、郭晨辉,北京己任律师事务所
意大利篇:张焱,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德国篇:周潇婷,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英国篇: 雷用剑,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本指南中文版对INTA中国会员免费开放,即将上线INTA官网,敬请期待。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