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利用人工智能“幻觉”恶意取证诉讼牟利,维护网络市场知识产权竞争秩序
——四川全某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世某食品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
基本案情
四川全某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某公司”)系“全某冒”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在百某搜索引擎以“全某冒菜加盟要多少钱”为关键词搜索所得结果首条即为完整包含前述关键词内容的上海世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某公司”)自有品牌加盟推广网页链接。
全某公司遂以世某公司购买搜索引擎广告服务,并有意选用“全某冒”商标相近的搜索关键词进行网络推广,侵害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世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世某公司辩称,世某公司虽购买了百某搜索引擎网络招商广告推广服务,但未曾主动添加含“全某冒”字样的关键词,其否认实施被诉侵权行为。
北京百某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向法庭陈述:世某公司购买了北京百某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百某搜索引擎推广服务,但经后台数据核查,世某公司未主动添加“全某冒菜加盟要多少钱”关键词。而全某公司取证前存在多达50余次频繁重复搜索含“全某冒”相关关键词却不点击搜索结果的行为,其取证过程存在异常。
裁判结果
青浦区人民法院查明,该类案件系原告利用AI大模型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搜索引擎中反复输入自身商标名称、却不实际访问显示正常的网页链接,进行一系列非正常的搜索操作,直至错误链接显示即进行取证。
根据查明情况,相关案件原告撤回全国范围400余件类案的起诉。青浦区人民法院经过分析400件类案出现的根源问题,聚焦涉网络推广服务批量诉讼中潜伏的搜索引擎公司技术漏洞以及权利人不当维权问题,制止权利人以批量诉讼牟利,积极开展并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一是召开专项研讨会,研判并解剖AI大模型技术出现“输出错误”的系统成因。二是发送司法建议,引导企业加强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三是约谈原告相关律师团队,明确法律底线,强化法律职业伦理。通过以上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行为,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典型意义
本案是人民法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精准识别并规制商标权滥用行为的典型案例。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念的更新、司法保障机制的升级提出全新的要求。
面对AI大模型技术衍生出的法律风险,青浦区人民法院通过依法查明案件事实、“一揽子”化解全国400件案件、召开座谈会并发送司法建议等审判及延伸工作的积极推进,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创新主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做法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