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财经》> 知产 > 产业动态 >正文

花钱买了电子书,和别人分享......算侵权吗?

来源于 厦门市思明区法院 日期 2021年08月30日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未经权利人许可且未支付报酬,擅自将小说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使得不特定公众可以获得信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电子书,侵犯了信息公司依法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近日,思明法院就审理了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厦门一网友将购买的电子书上传至“网络图书馆”,结果成为了被告。

  不久前,小林在亚马逊网站,以9.99元的价格购买了某网络小说电子书。随后,将小说的内容,发布至一网络图书馆,供他人在线阅读和下载。然而这个行为,却给他惹来了一场官司。

  信息公司称

  早在2014年,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公司),就与该网络小说的作者签署合同,独家享有这本网络小说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还包括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权利。

  小林未经授权,擅自将小说发布至某网络图书馆,供他人在线阅读和下载,属于侵权。信息公司要求小林停止侵权,删除上传的作品,另外赔偿经济损失20余万元。

  小林辩称

  这是他花钱购买的电子书,来源合法,属于他的虚拟财产,有权决定这本书怎么使用。电子书和其他商品一样,既然购买了,就可以出借和转让。他把电子书上传到涉案的网络图书馆,根据设置无法多人同时阅读,作品使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固定的。小林认为,自己没有侵权。

  法院判决: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

  法院审理认为小林未经权利人许可且未支付报酬,擅自将小说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使得不特定公众可以获得信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电子书,侵犯了信息公司依法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由于没有证据证明信息公司的实际损失及小林的侵权获利,综合考虑作品的商业价值、创作难度、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等因素,思明法院判决由小林向信息公司赔偿1万元。

  法官说法:流转模式仍是“交互式”传播

  法官表示,作为一种新形式作品,电子书的传播和复制都更加便捷,与传统印刷条件下截然不同。若电子书购买后便可在互联网进行复制传播,不受约束,作品的商业价值将严重贬损,著作权人的权益也将遭受巨大损害。虽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限定条件下图书馆使用数字作品的权利,但针对的是实体图书馆。本案所谓的“网络图书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数字作品的内容提供商,不符合可以不经权利人许可免费使用数字作品的条件。本案中,根据亚马逊网站公示的《使用条件》,也明确表示该平台出售电子书不得向第三方出售、分发、传播等。

  法官进一步分析,即使网络图书馆设定电子书的流转模式,限制同一电子书无法同时被多人阅读,但对象仍是互联网上的“不特定公众” ,限定阅读的期限届满后还会继续流转,仍是一种“交互式”式的传播。


本文共计1155字 ,订阅后享全网免费阅读

登录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单篇订阅   年度会员订阅

支付金额:

立即支付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京知匠心|仪军:我与知产审判的不解之缘

下一篇:索赔500万元!胡大起诉缘远餐饮等侵权“胡大”商标及不正当竞争

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