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西安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以“六个院”建设目标为引领,以“1863”工作法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全力保障科技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保驾护航,以法治之力护航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雁塔法院荣获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长安法院综合审判庭荣获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西安中院办理的1起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起案件获国家版权局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奖励,1起案件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文化法、传媒法与文娱法事例,1起案件获市委政法委2023年度优秀侦办案件。202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以《能动履职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为题,对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
一、2024年西安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概况
2024年,西安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6431件(含旧存545件),其中,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受理1044件(含旧存217件),基层法院受理5387件(含旧存328件);西安两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804件,其中,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713件,基层法院审结5091件。
在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的1044件(含旧存217件)知识产权案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018件(含旧存207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1件(含旧存7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5件(含旧存3件)。一审案件755件(含旧存188件),二审案件289件(含旧存29件)。
在受理的1018件(含旧存207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347件(含旧存51件),占收案总数的34.1%,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260件(含旧存38件),占著作权纠纷案件总数的74.9%,其他著作权纠纷案件87件(含旧存13件),占著作权纠纷案件总数的25.1%;商标权纠纷案件158件(含旧存26件),占收案总数的15.5%;专利权纠纷案件323件(含旧存91件),占收案总数31.7%,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219件(含旧存52件),占专利权纠纷案件总数的67.8%,其他专利权纠纷案件104件(含旧存39件),占专利权纠纷案件总数的32.2%;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46件(含旧存12件),占收案总数的4.5%;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21件(含旧存11件),占收案总数2.1%;侵害商业秘密纠纷6件,占收案总数0.6%;技术合同纠纷案件50件(含旧存11件),占收案总数的5%;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17件,占收案总数的2%;其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0件(含旧存5件),占收案总数的4.5%。
在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的713件知识产权案件中,民事案件692件,刑事案件16件,行政案件5件;一审案件475件,二审案件238件。
在审结的238件民事二审案件中,以发回重审或改判方式结案的案件数量为36件;以维持原审裁判、调解(出具民事调解书的情形)、撤诉或其他等方式结案的案件数量为202件。
二、2024年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特点
1. 著作权类案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受理数量和占比明显上升。2023年,西安中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240件,占当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收案总数的24.2%,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167件,占著作权纠纷案件总数的69.6%。2024年,西安中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347件,占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收案总数的34.1%,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260件,占著作权纠纷案件总数的74.9%,反映了市场主体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也反映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取证手段不断进步、维权成本逐渐降低。
2. 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受理数量和占比稳步上升。2023年,商标权纠纷案件136件,占收案总数的13%;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37件,占收案总数的4%;2024年,商标权纠纷案件158件,占收案总数的15.5%;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46件,占收案总数的4.5%,反映了品牌、商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也反映了各类市场主体对傍名牌、搭便车等侵权行为的规制意识不断加强。
3. 专利权纠纷案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受理数量明显上升。2023年,专利权纠纷受理案件417件(含旧存110件),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174件(含旧存41件),占当年专利权纠纷受理案件总数的比重为41.7%;2024年,专利权纠纷受理案件323件(含旧存91件),其中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219件(含旧存52件),占专利权纠纷受理案件总数的比重为67.8%,而其中被诉一方多是集中在下游的中小型经销商。一方面,反映出处于下游的中小型经销商在进货渠道,日常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有待加强,下一步要积极从政策导向、法理阐释上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人理性维权,着力打击侵权源头,营造诚信诉讼、守法经营的良好法治环境与市场环境。
4. 两级法院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在案件受理量大、案情趋于复杂化等因素影响下,两级法院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质效。不断释放办案潜能,两级法院管辖分工更加完善,基层法院案件受理数和审结数占两级法院总案件比重较高,分别为83.7%和87.7%;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和审结数占两级法院总案件数比重较2023年均有所提升。两级法院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5.6%。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的基层法院上诉案件发改率为15.1%,较2023年(19.8%)显著下降。
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深化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努力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方面再挖掘、再优化、再提升。一是接续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机制,探索制定知识产权案件犯罪线索移送机制,推动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有效衔接,促进政法机关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领域的密切协作,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审判业务条线专项指导,切实履行好监督指导责任,及时通过制定案件裁判指引、发布典型案例、疑难复杂问题研讨等方式,统一裁判尺度,不断提升两级法院审判质效和审判能力。三是健全技术调查官制度,拓宽知识产权专业陪审员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专业人员参与审理疑难复杂的知识产权案件,助推审判质效提升。在无锡某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某能源动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西安某特种车辆生产有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中启用技术调查官,对涉案吹雪机进行现场勘验及技术对比,并出具相关技术调查意见,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精准确定各方权利范围,从而保护了高新技术企业自有技术的合法权益。2024年5月,西安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选聘了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加入西安市两级法院人民陪审员队伍,开展了“专业法官+专业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疑难复杂知识产权案件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审判质效。四是坚持多措并举,大力整治非正常批量诉讼,持续推动“三项整治”走实走深。针对知识产权非正常批量诉讼案件的大幅增长,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按照最高法院及省法院安排部署,制定了《西安中院关于开展知识产权非正常批量诉讼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统筹全市两级法院积极运用“1+2+N”工作机制,即把好立案这一重要关口,坚持两种工作途径,借助N家机构多元解纷,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非正常批量诉讼的专项整治工作。
(二)坚持系统观念,全面促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打造并升级“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成立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总站),在全市49个人民法庭设立工作站,在全市无讼社区(村组)、共享法庭、巡回审判庭、院外特邀调解工作室、网格点等基层组织挂牌成立共享驿站。并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充分发挥审判优势,将知产保护各个关键点串联成线,持续在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上下功夫。在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一带一路”涉外商事多元解纷工作站,为西安法院打造“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增添了重要的一环。与省、市知产保护中心深化知识产权纠纷“诉调+专家咨询”对接机制;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西安仲裁委员会深化“诉讼-仲裁-调解”有效衔接的争议解决机制;与西安市知识产权局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衔接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体系。2024年,莲湖法院以调撤方式结案566件,调撤率达90.3%;灞桥法院案件调撤率达75%。
(三)坚持探索创新,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围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市两级法院结合省法院以及西安市政法机关“两行动、两措施”的安排部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先后出台《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西安市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方案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西安市“双中心”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制度性文件。通过依法严惩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提升裁判释法说理,发挥典型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涉“双中心”建设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优势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就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创企业健康发展。
聚焦“秦创原”发展建设,不断优化司法供给,强化纠纷多元调解,全力保障秦创原发展。依托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和西咸新区、高新区2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一体两翼”架构,通过对关键核心技术、高科技知识产权的精准保护,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保护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依法加强对侵权假冒、诋毁商誉、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和商标案件审理,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秦创原辐射品牌保护,推动秦创原建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依法保护具有开拓创新和突破发展作用的各类科技成果,促进秦创原规模产业持续发展。
新城法院创新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个一”工作机制,走访重点企业19家,发布涉企典型案例18件,切实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碑林法院在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启动“执前和解+案件速执+信用修复”机制;莲湖法院在大庆智路数字出海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并在基层法院首发知识产权白皮书及典型案例,为新业态下的市场创新提供了优质司法保障;灞桥法院重拳打击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违法企业,依法实施惩罚性赔偿及法定赔偿相结合的措施,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雁塔法院启动全省首个区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发布全省首个《海外知识产权状况及预警信息报告》;未央法院在秦创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巡回审判,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授课;长安法院妥善审理多起案件,获得多项奖励,深化校地融合,持续推进与高校的交流互鉴,以司法建议“小切口”服务社会治理“大格局”,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级法院干警相继前往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提升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能力,助力科创类企业健康发展。组织两级法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开展了“党建工作暨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座谈交流会,推动院校“共建、共促、共学”,共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围绕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安中院扎实推进西咸新区人民法院的设立筹建工作,助推“新区事、新区办”。2024年12月19日,陕西西咸新区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并受理辖区内的知识产权案件,标志着西咸新区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的法治快车道。
(四)立足涉外审判,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立足“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强化涉外知识产权及商事审判,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了2024年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论坛,签署了《关于推进和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及知识产权纠纷多元争议解决机制建设合作协议》,在多元解纷、业务交流,协同培养与信息共享等方面共建机制,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法商融合,共同推进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等合作单位的作用,不断完善多元解纷平台,努力将西安打造成为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优选地”。《法治日报》对此以《多元争议解决方式协同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强化法治宣传,讲好西安法院故事
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审判引领作用,六年以来首次发布《西安中院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概况暨典型案件(2019-2023)》,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拍摄全省法院首部知识产权原创微电影《律动心弦》,荣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电影节最佳知识产权保护电影短片奖、全国法院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类二等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全省法院“三微”作品一等奖等奖项,努力把“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创作者,引导全社会共同助力创新创造;应邀参加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在渝举行的“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会并作发言,应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推介交流活动并作交流发言,系统展现了西安中院以西安知识产权法庭为点、持续将优质司法服务导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的重要举措和成效。
结束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西安法院巩固全国一流法院成效的关键一年。西安中院将聚焦稳处全国一流法院行列目标,接续巩固提升,锚定“六个院”建设,切实将“1863”工作法融入日常性基础性工作,着力实施“四个化”“四工程”“四个最”小切口创新,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与“双中心”建设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奋力书写新一年已经铺展的新考卷,为西安中院接续稳处全国一流法院努力奋斗,全力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