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丁雷:惩罚性赔偿证据规则与举证责任分配
来源于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 2025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25年8月20日
编者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激励创新活力的核心环节。其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突破传统填平性赔偿局限的重要机制,正以其 “惩罚恶意、威慑未来” 的独特价值,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占据愈发关键的地位。自2013年商标法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来,我国历经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修订与司法解释完善,已构建起从单一领域到全面覆盖、从低倍数到高倍数、从部门法到基本法、从实体规范到程序规则的完整制度体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仍面临诸多实操难题。本文将围绕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件中的证据规则与举证责任分配展开探讨,结合法律发展脉络与司法实践经验,为制度的精准适用提供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