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任雪峰副院长介绍了北京法院2022年度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情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张晓津庭长发布“北京法院202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及“北京法院2022年度商标授权确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发布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主任赵岩主持。
据了解,2022年,除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外,北京三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2778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6529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6249件。北京三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4506件,其中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1458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3048件。
发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张晓津庭长就北京法院如何规范商标注册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相关问题答知产财经记者问。
知产财经: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市场主体对于商标使用和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商标申请数量较大,但其中也不乏恶意抢注的商标,例如今天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梅赛德斯”“百威”等就被抢注为商标。请问北京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是如何规范商标注册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的?
答:北京法院是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专属管辖法院。近年来,商标行政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其中包括恶意囤积、抢注商标的现象。北京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能动司法意识,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多措并举推动营造诚信的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北京法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水平。近年来,北京法院充分发挥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专属管辖、集中审理优势,强化司法裁判在权利保护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职能。妥善审理首例声音商标“嘀嘀”商标申请驳回复审案、“百威”“碧桂园”“乔丹”系列商标等无效宣告行政纠纷案,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通过案件审理,明确商标注册和使用规则,推动商标申请注册秩序规范化。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推动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恶意抢注商标的司法规制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抢注行为。北京法院聚焦当前商标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的现象,持续加大恶意抢注商标司法规制力度,保持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高压态势。通过对恶意抢注“新浪微博”图形商标、“安踏”商标无效宣告案等案件的审理,依法从严惩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促进商标申请注册秩序正常化和规范化。采取从严把握裁判标准、尝试在裁判文书中公开恶意注册商标的注册机构和代理人、加大代理机构对于是否恶意代理抢注商标的举证责任等措施,从源头遏制抢注行为,推动商标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深化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繁简分流,切实提高审判质效。为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破解“维权周期长”难题,北京法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审判机制,扎实推进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工作。2022年,北京高院组建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审判团队,有效推进案件集约化办理,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通过事务性工作诉前集约处理、集中电子送达和诉讼全程电子化等多种方式推动适用简易程序,提升审判效率,全院超九成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采用电子送达、两成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实现“简程序不减权利,提速度不降质量”,努力达到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通过对案件的快速审理,尽快尽早遏制扰乱商标注册秩序的恶意注册等行为,维护良好的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
下一步,北京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切实维护诚信的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