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财经》> 会议信息 > 会议报道 >正文

基于经验座谈与行业调研的提升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来源于 知产财经 日期 2023年10月17日

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融合与法律保护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赛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承办的知识产权诉源治理经验暨行业热点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将知识产权诉源治理经验座谈与行业热点问题调研作为重点工作,以期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推动诉源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会议主题发言环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立案庭庭长仪军法官分享了诉源治理经验。他详细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收案情况以及已采取的多元化解+速裁等诉源治理亮点工作,并提出将诉源治理工作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质化。同时,对继续优化诉源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平台四机制”的思路,为构建知识产权诉源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原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杨丽女士介绍了四川法院系统近年来在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她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认定及技术中立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将中立技术用于以侵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教授以比较法为视角对知识产权许可的法律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在我国知识产权许可可以视为一种准物权性负担(“用益物权”),独占性许可中应赋予被许可人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监督庭庭长冯刚法官从法律适用角度对版权独占性许可中许可方与被许可方的利益保护与平衡这一焦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进行了系统梳理。

  最后,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系主任王洪友教授围绕IPTV业务中作品保护路径的多样化选择进行分享,他结合IPTV行业现状和商业模式指出,在IPTV业务中盗播行为不仅构成版权侵权可使用著作权法,还存在优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情形,特定情况下亦可构成传统民事侵权。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诉源治理的经验和对行业热点问题提出了诸多系统性思考和可行性建议,为知识产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会专家鼓励社会多方参与诉源治理工作中去,形成合力积极维护良好营商环境,不断丰富知识产权诉源解纷的实践。

  通过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到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针对现有问题,结合专家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二、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通过开展培训、宣传等活动,提高大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为权利人提供更多样化的维权途径,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四、加强行业自律和合作。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推动企业间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打击侵权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期望通过座谈会议的召开与建议的提出,可以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共计1489字 ,订阅后享全网免费阅读

登录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单篇订阅   年度会员订阅

支付金额:

立即支付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精彩回顾】2023造物者·新商业潮流大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