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财经》> 会议信息 > 会议报道 >正文

助力智慧法院建设 第五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来源于 知产财经 日期 2023年01月14日

1月12日,第二届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应用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

  此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支持,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中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国家法官学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等共同参与协办。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明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梁新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共同为新设立的智库平台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金融司法研究中心揭牌,此外,胡云腾和许建峰、时建中分别为第五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技术方向赛道和创新创业方向赛道获奖选手代表现场颁奖。


  创新赛道,新范式激发新动力

  自2018年迄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五届赛事共计逾7000支队伍参赛,覆盖高校、企业、法院等参赛单位近4000家,在罪名和刑期预测、法条推荐、相似案例匹配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司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大赛。

  在主办致辞环节,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梁新对此次大赛进行了深度总结,基于几年经验基础,分析了今年的法研杯赛事具备的两大特色:

  一是参与主题赛道更多:本次大赛设置了四大赛道,针对智慧法院核心领域源头的基础技术问题,设置了自然语言处理赛道,并延续了智慧司法创新创业赛道来打通人工智能技术司法应用。赛事还增设了应用系统测评赛道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可靠权威的选型参考,司法大数据征文赛道有效推广司法大数据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是参与主体范围更广:新增的应用系统测评赛道围绕法院行业信息化建设可能涉及的智能技术、应用系统、智能硬件等开展测评比武,主要面向全国法律科技和信息化领域的企业;司法大数据征文赛道主要面向各高校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同时也面向司法实务工作者。


  有了更多企业、更多学者的参与,可以说,本届“中国法研杯”大赛将加快聚合法律界、学术界、产业界等各行业的合力,从而孕育更先进的司法AI新技术,进一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司法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

  更加开放的环境,更加多元的路径,通过不拘一格的方式选拔优秀的技术、理念、人才、团队,相信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凝聚更多技术精英,成为智慧司法的人才聚集洼地,不断夯实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为智慧法院建设的使命责任,同时也将快速推动中国司法大数据向“世界一流的司法大数据管理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国家智慧法院建设的推动者”目标快速迈进。

  现场颁奖,中国法研杯硕果累累

  据悉,作为赛事指导单位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希望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可以将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打造成为我国智慧法院领域的前沿技术比武平台、关键技术攻关靶场和创新应用孵化舞台。

  而作为全国唯一面向司法领域和法院侧的专业赛事,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今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据统计,今年的参赛队伍数和报名参赛选手数,较去年赛事分别上涨了74%和104%。这也跟今年大赛的全面升级有关,除传统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智慧司法创新创业赛道,新增设应用系统测评、司法大数据征文等两大赛道。

  此届大赛共设置了三大类奖项,分别是技术方向赛道、应用方向赛道、征文比赛赛道。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将在后期开启项目支持评审,符合要求并在半年内可进行落地孵化的项目,签订军令状,并通过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双创基金给予扶持,相信未来会孵化更多促进司法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项目。

  历经四个月的激烈角逐,经过初赛、复赛、专家评选、投票等环节的层层挑选和比拼,技术赛道和创新创业赛道可谓硕果累累。在技术方向“犯罪事实实体识别” 赛道,有6个团队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是贵州大学的“TCCI团队”;获得二等奖的是华宇(大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东北大馒头团队”、上海感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GrandHonor团队”;获得三等奖的是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单键丶团队”、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智能研究院团队”、来自桂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CETC-NHY团队”。

  在技术方向“司法文本小样本多任务” 赛道,获得一等奖的是贵州大学的“TCCI团队”;获得二等奖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你似不似喜荒我团队”、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的“汪汪睡大觉团队”;获得三等奖的是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智能研究院团队”、中南大学的“ Emoji团队”、桂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CETC-NHY团队”。


  在创新创业赛道,一、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分别是东南大学的“法享云法律智能文本机器人专家团队”、东南大学的“医调易-医患纠纷一站式调节平台团队”、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的“法院数字机器人中心团队”,而获得“智慧法院智能化创新”奖的则是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智能小助手团队”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智辅调-智能法官调解助手团队”。


  总的来看,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对智慧法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孵化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越来越得到各方认可。

本文共计2741字 ,订阅后享全网免费阅读

登录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单篇订阅   年度会员订阅

支付金额:

立即支付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基于经验座谈与行业调研的提升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下一篇:国知局: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充分”

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