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景德镇市知识产权白皮书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2年,也是景德镇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景德镇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35年)》,紧紧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砥砺前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进步
2022年,景德镇市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多项指标全省名列前茅。
(一)专利概况
2022年,我市专利授权总量34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01件,同比增长49.07%;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04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774件。
2022年,景德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25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41件,在全省排名第二。高价值专利582件,同比增长53%,高价值专利占发明专利总数38.16%,占比在全省排名第一,高价值专利优势明显,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数量3.59件,全省排名第二,提前三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35年)目标要求。
图一:景德镇专利授权量情况
(二)商标情况
2022年,全市商标申请件数6944件,注册件数6132件,现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4830件,同比增长20%。
(三)版权情况
2022年全市版权登记数量达到 19295件,排名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3.02%。
(四)创新成果
2022年,全市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件专利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占全省获奖数的五分之一,其中1件外观设计专利优秀奖的获奖者为陶瓷企业,开创了景德镇企业获中国专利奖的先河。全市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全国首创“专利牵手非遗”联系机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2年,安排专利预审员上门为非遗传承人企业开展业务指导70次,为50家陶瓷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绿色服务通道,目前,成功申报非遗产品为专利上百件。
景德镇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称号,全市现有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2个,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个,江西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3个,江西省版权示范单位11个。陶溪川文创街区荣获“中国版权金奖·推广应用奖”。
市中院知识产权考核成绩在2022年度全省法院高质量考核中位列全省中院第一。审结的永丰源陶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入选2021年度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涉“珠山八友”陶瓷著作权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新规则案例适用》、“永不分梨”陶瓷著作权纠纷案入选省法院《第一批知识产权严保护案例》、“缠枝莲”陶瓷纹饰著作权纠纷案和“百花不露地”陶瓷著作权纠纷案入选江西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百案选,另4个案件刊登在《中国版权(2021中国著作权典型判例)》(2022年增刊)。
二、攻坚克难,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有突破
2022年,景德镇市积极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力持续增强。
(一)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已基本搭建完成并达到展示条件,数字文创版权交易平台(子平台)已上线内测,累计签约发行平台12家,发行数字版权作品4个系列共7016件、总市值353万元。产生交易614笔,交易金额23万元,已完成数据对接尚未发行的版权作品34156件、预计总市值近4000万元。
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三次专利转移转化对接会,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及学校对接,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力度。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能力,赋能企业发展。江西富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项发明专利实行产业化后,销售收入达到1亿,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2项专利产业化后销售收入达到7000万元。
(二)聚焦知识产权金融
全市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2笔,合计金额10.35亿元,其中专利质押融资59笔、金额10.18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额是2021年的10倍,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总额位居全省第三,商标质押融资4笔、金额1520万元,版权质押融资9笔、金额225万元。
三、携手共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能力有超越
2022年,景德镇市各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常态化监管,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一名同志分别荣获“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市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稽查局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突出贡献集体”,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名同志荣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市检察院一名同志获评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
(一)司法保护
加大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打击力度。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起,其中办理侵犯著作权案2起,侵犯商业秘密案1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 8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7起,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2起,假冒注册商标案4起,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案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打掉犯罪团伙2 个,缴获“冰墩墩”、“雪容融”、贵州茅台酒瓶、奥迪汽车配件等涉案物品2000余件,涉案金额共计1000余万元。
图二:2022年景德镇市公安机关知识产权案件量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综合履职优势,全面落实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2022年市两级检察机关同步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审查逮捕案件6件11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0件17人,提起公诉8件15人,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4件7人,假冒注册商标案1件2人,非法经营假冒注册商标香烟案3件6人。强化行刑衔接“双向移送”工作机制,向行政主管机关移送违法线索5件,对10名违法行为人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59件,审结551件,结案率为98.57%,调解撤诉率为63.7%。其中一审案件533件,审结525件;二审案件26件,审结26件,一审案件占比95.35%;民事案件552件(分别为:专利案件169件,著作权案件276件,商标案件91件,计算机软件纠纷等其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6件);刑事案件7件,涉被告人17人,其中8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实刑,罚没金额727.9万元。
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时,遵循严保护审理理念,审理的天宝公司诉九江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判决侵权者赔偿168万元,对音集协诉某KTV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等重复侵权、恶意侵权案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大力营造了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图三:2022年景德镇法院知识产权案件量
(二)行政保护
严格专利行政保护。2022年全市共计完成专利类行政案件1074件,连续三年全省专利办案数量第一名,其中电商专利执法协作案件909件,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160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件,专利纠纷行政调解案件2件。
图四:2022年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案件量
严格商标专用权保护。2022年全市部署开展粮油米面类企业商标、陶瓷市场商标侵权等多个专项行动,全年查处商标侵权假冒等违法案件33件,罚没款10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商标侵权犯罪案件2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的侵犯建党100周年特殊标识案入选江西省商标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查办的某建筑公司侵犯注册商标案入选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以案释法”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严格版权执法监管。2022年,开展了冬奥版权保护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工作等专项行动,检查各类场所698次,出动执法人员1400余人次,市文化执法支队共调解或参与调解版权纠纷13起,处罚1件、移送2件,案件审结率100%。
严格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景德镇海关重点对陶瓷、服装、鞋帽、箱包等侵权高风险商品进行重点监控,并继续加强对出口环节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成为新的侵权商品输出渠道。目前全市共成功向海关总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备案商标权3个。
(三)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工作衔接机制。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旅局签订了《关于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备忘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移交两起,市文旅局移交一起知识产权案件给市公安局。珠山法院与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珠山区检察院召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联席会议,并共同开展对13577瓶涉案假酒的销毁行动。
二是完善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截至2022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市检察院、市发改委等14家单位建立了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并结合各单位业务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同保护合作协议。
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珠山区人民法院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合作机制,并成立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律师调解中心,知识产权多元解纷驶入“快车道”。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受理62件该类案件,成功调解16件,诉前调解成功率高达25%。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先后在九江与上饶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优化知识产权审判区域布局、深化景德镇与九江、上饶两地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在昌南新区名坊园、浮梁工业园区挂牌设立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点,珠山区人民法院在三宝国际瓷谷洛克设计谷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官工作室,构建更严密更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浮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县司法局联合成立浮梁县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浮梁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浮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行政保护职能和社会共治作用。
三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部署开展了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备案企业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对121家企业进行了分类分级,其中A类企业36家,B类企业63家,C类企业21家,D类企业1家。将C类、D类的22家企业及违法违规从事专利代理者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其通过快速审查通道申请专利。
四是积极推进跨区域协同保护。景德镇同鹰潭、九江、上饶签订了四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协议》,建立了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浮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余干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了《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余干县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两县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协作。
四、主动作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更健全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景德镇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景德镇市版权保护与运营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
市法院制定了《关于加强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若干意见》《关于全市法院贯彻落实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对标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先进工业陶瓷、文化艺术陶瓷、高端日用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布了《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技术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并首批聘请了23名陶瓷大师、教授专家担任技术咨询专家委员,坚持将审判与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审判能力新的飞跃。
市文旅局推动出台了《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景德镇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景德镇市版权产业扶持办法》《景德镇市版权创新创造指导办法》等专项政策法规,为优化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环境,推动版权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2022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案》《景德镇知识产权服务一站式平台工作方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方案》《景德镇市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方案》等专项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为加强“景德镇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统一和规范“景德镇制”商标,保证景德镇陶瓷产品的独特品质,维护景德镇陶瓷的世界声誉,促进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启动了“景德镇制”立法工作。
五、真抓实干,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有亮点
2022年,景德镇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培育管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管理体系建设
试点示范培育。景德镇市珠山区获批全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培育园区。全年培育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三宝国际瓷谷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瑞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观道堂陶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荣获江西省版权示范单位。
软件正版化。制定了《景德镇市软件正版化实施办法(试行)》和推进使用正版化软件工作计划,组织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自查并签订承诺书,强化动态监管。推进市直单位电脑国产化,国产化电脑软件正版率达到100%。
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培育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高标准、严要求,统筹规划,梯度推进,逐步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培育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和体系。2022年,全市共申报省级基地一个、指导站一个、联系点三个。
(二)服务体系建设
2022年,景德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陶瓷专利快速审查235件,专利预审合格量210件,专利确权210件,合格率89.4%,确权量同比增长1.9%。
六、亮点纷呈,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形式多样
(一)宣传
4月22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景德镇日报等主流媒体参加,向媒体通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及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工作。在瓷都晚报开设了10期知识产权专栏,在景德镇电视台、广播等媒体播放知识产权专题宣传片,利用单位办公大楼、工业园区等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标语。
4月26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大型知识产权现场宣传活动,邀请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景德镇海关等10家知识产权保护单位和4家企业参加,现场发放资料300余份,接受咨询100余人次。全年累计在学习强国、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市政府网站等主流媒体上发布新闻宣传77次,促进社会公众了解、尊重、保护知识产权。
4月26日,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召开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和十大知识产权案例,传播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法治日报、江西日报、新法制报等十余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的工作和知识产权案件。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微信公众号全年共刊发50余篇知识产权保护有关博文。
4月26日,市文旅局、昌南新区、版权交易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以“活力、激情、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2景德镇市版权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策划了包括版权服务咨询、版权产品集市、数字藏品发行、版权企业推介、版权产业论坛、版权新品发布等在内的多项主题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市民普及版权相关知识与政策。
(二)培训
2022年,全市各级单位围绕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提升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各类宣传培训26次,培训和宣传对象涵盖了行政单位、司法单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约14000余人,培训内容涵盖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等多方面内容。
表2:2022年景德镇市知识产权培训、宣传活动清单
七、交流互鉴,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2022年2月,首届“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正式开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6件作品入围,有效填补了我国作为陶瓷大国无全球性重大品牌学术大展的空白。
2022年11月8日至1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国家版权局在景德镇联合主办了2022国家版权论坛和版权产业国际风险防控培训班。举办阿拉伯艺术节配套活动——“丝路瓷源 和光接物”陶瓷版权创意设计展,借助中阿国家层面文化交流契机,扩大版权影响力。2022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获得国家版权局批复同意并正式启动。
2022年11月,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在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作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介绍。
2023年,景德镇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放大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建设知识产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