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高通在对美国司法部SEP政策修订稿的书面意见中表明,高通支持对IoT组件级许可的授权方案,认为组件级许可比设备级许可更高效。[1]
今年年初,诺基亚和北欧半导体(Nordic)联合宣布推出一项基于移动通讯的物联网SEP的创新许可授权方案,即终端设备厂商在购买北欧半导体的物联网硬件时有机会获得诺基亚无线蜂窝技术相关专利的许可授权。诺基亚宣称这项新协议是同类协议中的首创,新协议将简化和加快SEP的许可流程,但其同时表示该新协议依旧是基于终端设备进行许可费收费。[2]
IoT领域SEP许可应采取组件级许可还是设备级许可的争议近年来不绝于耳。较之于高通表态支持组件级许可方案,诺基亚在年初推出的新协议依旧延续了之前的许可收费模式,似乎并没那么“新”。
老玩家的“默契”:设备级许可
设备级许可模式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过往也争议不断,该收费模式不仅对手机设备商造成较重的许可费负担,而且也使得手机设备商深陷纷繁复杂的全球平行诉讼,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设备商曾发起过对此许可模式的挑战,但在智能手机供应链前端仍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该等挑战终以苹果惜败而暂时告一段落,智能手机行业仍维持向手机设备商收取许可费的模式,供应链其他企业适用所谓的“Access for All”规则,获得“自由”实施。
小编推测,对多数中国手机设备商来说,秉持“搁置争议,先谋求发展”的战略来应对设备级许可争议、以务实的态度(例如,争取合理许可费)解决SEP许可纠纷是当前之上策。随着5G时代到来,IoT产业新玩家加入,全球SEP纠纷的趋势和争议发生了新的变化,老玩家之间的“默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新玩家的主张:组件级许可
然而,设备级许可规则,照搬到IoT产业中之后引起了实施人的质疑和强烈对抗,主要原因是IoT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每个具体的IoT行业拥有着不同的产业链条,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细分行业产业链的角色拥有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因此,在IoT产业推行一套适用于所有垂直行业的SEP设备级许可规则,实施人难以接受也属意料之中,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
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行业关于零部件的专利许可费收费的传统做法是由零部件供应商出面和专利权人协商解决授权问题,专利许可费包括在元器件里打包出售给汽车企业。比如大陆集团为戴姆勒提供的汽车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元件,售价100美元/件中就包括了专利许可费。但是Avanci平台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直接向汽车企业收取专利费,涉及车联网的SEP技术有紧急呼叫、3G和4G技术,Avanci的收费标准分别为每辆车3美元-15美元,这一金额已经超过了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额。因此,爆发了诺基亚和戴姆勒之间专利诉讼,而作为戴姆勒的供应商华为、大陆集团等公司陆续也加入这场纠纷中。
其次,不同的IoT终端设备中含移动通讯技术、无线WiFi技术的组件模块对于整个设备的重要性不同,专利贡献度不同。比如,将冰箱连接到其他家用电器上就只是4G/5G或WiFi技术的简单应用,有没有这一模块对于冰箱的正常使用没有影响。而对于智能穿戴设备而言,传感技术技术、WiFi技术的组件对于实现对人体生理特征的监测至关重要。此时,如果都按照每台终端设备的销售单价收取专利许可费,制造冰箱的终端厂商很可能会认为这不公平。因此,IoT产业的终端设备厂商认为针对SEP专利组件级许可更加合理。
通过过往的诉讼可知,这一主张对于SEP权利人而言是无法被接受的。还是汽车行业为例,车企认为既然是芯片侵权,那就应该按照芯片价格作为计算专利许可费的基础,向制造该零部件的制造商收取许可费。汽车行业认为汽车不应当支付比手机更高的许可费,原因在于汽车的使用率远低于手机。而SEP权利人认为,同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应当按照整车的售价为基础计算专利许可费,且汽车的使用寿命远远长于手机。在诺基亚与戴姆勒的SEP专利纠纷中,诺基亚就主张按照整车为基础向戴姆勒主张许可费,并且诺基亚在申请禁令时,也是申请法院禁售整车,而不是含侵权技术的组件。德国法院最终向戴姆勒下发禁售令,迫于压力戴姆勒在过去两年陆续与Avanci权利人达成和解协议。Avanci权利人与戴姆勒的纠纷已经告一段落,而究竟是设备级许可还是组件级许可的规则争议还远没有结束。
专利权人的最新选择
透过文章开头的两条新闻可以发现,对于如何解决手机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SEP许可问题,老牌专利权人之间也有分歧。如果采用设备级许可,SEP权利人获得的专利费单价更高,终端厂商为支付专利费的压力大,且由于中小型终端厂商占比高,其没有足够的谈判能力和经验与SEP权利人平等磋商;如果采用组件级许可,SEP权利人获得的专利许可费单价低、利润薄,而终端厂商无需考虑专利许可问题,上游供应商解决即可,省心省钱。两种许可方式各有利弊。
从现实角度来看,对于IoT产业进行组件级许可具有明显优势,效率和效益显然高于设备级许可,包括:(1)越是供应链前端,玩家越少,抓住源头,可以切实提升许可效率;(2)IoT产品类型多样化,更新频度更低,价格更低(除了手机,频换的电子设备并不多见),薄利多销,也可提升效益。事实上,上述组件级许可的优势在智能手机领域同样有所体现。
作为资深玩家,高通或许已经洞察到,未来IoT产业的卖点更多在于服务,物联网芯片性能要求较低,但数量巨大,如果高通自身降低对许可费的要求,或许也可以拓展IoT生态朋友圈,产生新商机。不管怎样,高通表态支持IoT组件级许可释放出的信号,势必会对专利权人阵营产生较大影响,或许会成为未来破除终端级许可魔咒的钥匙,促使IoT组件级许可成为现实。届时,智能手机领域的许可规则是否也会相应改变?我们将持续关注。
注释:
1.QUALCOMM COMMENTS TO PROPOSED UPDATE TO DRAFT POLICY STATEMENT ON LICENSING NEGOTIATIONS AND REMEDIES FOR 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 SUBJECT TO VOLUNTARY F/RAND COMMITMENTS.
2.https://www.nokia.com/about-us/news/releases/2022/01/27/nokia-and-nordic-semiconductor-to-simplify-iot-standard-essential-patent-licen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