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很海淀”
这是一起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又涉及行为保全程序的处理,案件从程序到实体都颇有典型性。
该案原被告均为知名互联网公司,二原告是A浏览器的运营者,三被告是B杀毒软件的运营者。二原告主张,当用户使用B杀毒软件的主页锁定功能,即将浏览器主页锁定为三被告运营的“XX网址大全”后,便无法在A浏览器中变更主页设置,三被告的上述行为造成二原告运营的A浏览器客户体验及用户评价下降,使用户转投其他浏览器产品,侵犯了二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二原告认为三被告若不及时停止上述被诉行为,将给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故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申请,要求三被告立即停止利用技术手段,通过B杀毒软件妨碍用户在A浏览器中变更主页设置的行为。
“庭审过程中,我们充分保障双方诉讼权利,全面归纳争议焦点,重点查明专业技术问题,灵活把握庭审节奏。通过听证全面了解了案件事实及当事人意见,注重技术事实的查明,准确把握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新趋势、新特点,对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行为保全司法解释中有关难以弥补的损害、情况紧急等问题,结合具体案情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审查,在审慎合议的基础上,当庭作出了一份逻辑严谨、论理充分的行为保全裁定,并予以宣判。本案诉讼禁令的做出,既及时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推动了网络竞争秩序的规范,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审判长杨德嘉说道。
这个法官“不简单”
杨德嘉,海淀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人,是北京法院首届“知产审判业务标兵”,也是“北京市法院先进工作者”。
身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杨德嘉格外注重知识更新和日常积累。他说,作为法官,精研业务是本职,更是本分。专业八级的英语功底,使他能够阅读、翻译域外著作和判例原文,并将前瞻性思考融入知产审判。从事知产审判近二十年,承办案件2000余件,无一错案,审理的“全脑商标案”系全国首例涉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富安娜诉罗莱”案被媒体称为“家纺业电商竞争第一案”,撰写的“全民K歌”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等多篇裁判文书在全国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奖。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疑难案件,杨德嘉深知司法裁判对于市场主体甚至整个行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法官要把案件办漂亮,就必须用文书说话,而只有在专业上追求极致,做出的判决才能经得起时代检验。为此,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习惯多年来一直坚持不变。“师父工作近二十年,但他钻研案件的激情和毅力丝毫未减,每每看到他为了研究一个法律问题,办公桌上铺满加了笔记、贴了标签的一本本专业书籍,心中的敬佩和感动便油然而生。”杨德嘉法官的助理何璐说。
身为知识产权庭的负责人,杨德嘉肩负将“海淀知产”金字招牌发扬光大的重任,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年轻法官的培养。
审判团队成员尹斐法官说:“杨庭长是个无私的人,我们年轻法官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培养和支持,每当年轻法官写的判决书需要他提修改意见时,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他都会欣然接受。‘7*24小时随时在’是他的口头蝉,这让我们可以‘踏实’地请教他。而杨庭长每次看过判决后都会给我们提出非常详细的修改意见,讲评文书的过程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文书结构、文书规范,到裁判思路、学术观点,可以说是‘手把手’的讲授,他是我们年轻法官的‘师父’,更是众多优秀裁判文书背后的导师。”
“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知识产权飞速发展的时代。这20年来,知产审判从‘阳春白雪’逐渐走近大众视野,我们知产庭的案件数量也突飞猛涨,从一年百十来件到轻松破万,案件类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为知产人,要迅速适应变化,以奔跑的姿态,主动迎接挑战。这次比赛,于我们团队而言,其实是一次检验。两个多小时的庭审,是庭下数十个小时充分准备的集中展现;又因案件涉及专业的技术问题,整个庭审的驾驭和把控,既考验法官功底,也考验团队默契。”
这个团队“有能量”
拿到比赛通知,杨德嘉与团队成员就开始琢磨。“我们庭积极响应海淀法院‘院庭长带头、全员参与’的号召,精选案件,集中开展云庭审。我自己也率先垂范,由我担任审判长,和庭内两名骨干法官组成合议庭,‘配齐配强’审判团队、团队成员相互信任,是本次庭审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这个团队的阵容,绝对可以用“强大”来形容,能量爆表。
王栖鸾,一个从来不会对工作说“不”的法官。不管接到什么任务,她总是:点点头,然后埋头苦干,按时交上漂亮的成绩单。本次云庭审,从组织庭前会议到整理庭审提纲、撰写裁判文书,均是由她辅助审判长来完成。十年如一日的高标准、严要求,换来了而今在法台上的淡定从容。这不,她带领的审判团队今年还获得了北京市模范审判团队。
尹斐,一个在专业上“绝不放过”的法官。但凡是和业务相关的问题,她总是非常“较真”,一心扑在案子上,是同事眼里的“诤友”。她说,“当年,我是慕着海法知产的大名而来,身处知产审判九年,对它的热爱让我更加坚定和执着。”这次“百案云庭”比赛,她参与了两个案件的审理,这两个合议庭实现了金奖、银奖“双丰收”。与她而言,这是难得的经历,更是在实战中近距离向海法知产前辈学习的宝贵机会。
还有工作时间不长,却已经历了重重历练,开大庭、打比赛都丝毫不惧的法官助理李园园;虽没有出现在庭审画面中,但“打满全场”的万能助手何璐。她们为此次云庭的顺利开展作出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两位助理在庭前反复调试设备、指导当事人熟悉系统,对摄像头角度、音量大小、杂音处理、证据展示等各方面细节提前模拟和把控,把各个细节都想到前面、做到最好。”
其实,在民事审判五庭,事事追求完美是习惯,时时学习更新是传统。“庭里能提供给干警的,一方面是和谐简单的工作环境,这是基础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精进扎实的专业本领。希望每一位干警在知产庭贡献力量的同时,也都能够有所收获,这是核心保障。”在这个理念指引下,杨德嘉坚持开展“知产知新”学习品牌活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在这里,既有疑难复杂案件的集中研讨,也有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平均两周一次的“头脑风暴”,带领着庭内的年轻干警快速成长。到今年,他主持的“知产知新”业务学习已经举行了45期,形成了9万余字的会议记录。
“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让大家都能够在研讨中掌握新知识,并在审判中练就真本领。只有具备了真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而我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家厚积底蕴,追赶前行。”
法官感言:
杨德嘉:能在这次评比中获奖,对于我们整个审判团队,以及我们所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攀登海法知产审判高地的新高峰。在此,我们要感谢市高院党组对此次比赛的决策、组织、领导,也要感谢海淀法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和全力支持,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不懈奋斗,为海淀法院“四个高地”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此次参赛,我们见证了信息科技所释放出的审判新效能,为将来云庭审系统的常态化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会继续奔跑,不断提升司法能力,承担起新时代首都法官的使命和担当。